波兰世界遗产之城--弗罗茨瓦夫(1)

搜索
导航
旅游指南
波兰世界遗产之城--弗罗茨瓦夫(1)

“欧洲有些地方总是会给地理和历史老师惹麻烦,它们的归宿变更使地图绘制者增加工作量。”波兰文豪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米沃什曾如是说。如果在他所说的这类令人头疼的城市中评选出一个冠军,恐怕非弗罗茨瓦夫(Wroclaw)莫属。

波兰世界遗产之城--弗罗茨瓦夫(1)

波兰、德意志、捷克、奥地利、瑞典、苏俄……四通八达的地利之便,也让这里留下了不同民族的灵与肉、血与火的痕迹。如今战火熄灭多年,伤痕成为遗产,以“多样性”为评选宗旨的“欧洲文化之都”于2016年花落此地,可谓实至名归。

波兰弗罗茨瓦夫:我终于失去了你,帝国的东方明珠

“弗罗茨瓦夫是波兰最开放的城市,治安也好,唯一需要注意的是,最好不要和当地人提Breslau这个词。”在从华沙去弗洛茨瓦夫的路上,我向密兹凯维奇学院的亚洲事务总监、汉学家马丁询问关于这座城市的情况,他只留下这一句“金口玉言”。

弗罗茨瓦夫的历史我是知道的:作为二战后德国失去的最大的城市,1945年之前,它叫做布雷斯劳(Breslau),是德意志帝国的第五大城市和东南部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地位和规模都堪比今日的国际大都市慕尼黑或法兰克福。后来,城市的名字变为波兰语的Wroclaw,但此前德意志人在此经营了700年,如此漫长的历史岂是改个名字即可抹去。果不其然,抵达弗罗茨瓦夫的第一天,我们就在该城最高学府历史系的门前,亲自验证了那段历史。

弗罗茨瓦夫的老城不算大,穿行而过,市容感觉比柏林和汉堡更加德国化,只是街道名称早已从各种Strasse(德语,意为大街)改成了Ulica(波兰语,意为大街),词尾也纷纷从au、itz改成各种aw,awa和ica。最终我们的目标锁定在一条名为Uniwersytecka(波兰语“大学”)的老街上,待要精确定位时,这里的德国基因轻轻地摆了我们一道。

“53、51……,我们要去的是27号。”马丁不假思索地带着我沿着街北“向前进”。马丁是华沙人。波兰曾几度被瓜分,华沙这座首都也不能幸免,它曾经一直处于俄国人的势力范围,因此,华沙人早已习惯了俄式“西北单、东南双”的拉链式门牌排列,但此时按此规律寻找,却似乎有些南辕北辙。

倒是我一眼瞥到街南侧的门牌“33”和“36-33”,拽他往回走了一个街区,顺利抵达目的地。马丁感叹:“哎,这里以前的确是德国城市!”原来,旧时德国的街巷门牌号是U形排列,一边到头,换边折返。

难怪,我们是从始建于1856年的火车总站进入弗罗茨瓦夫的,那是一座硕大无朋的北方(德意志)巴洛克式建筑,拜二战的战火所赐,如此类型和规模的建筑如今在德国领土都很难见到了。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纳粹“黄金列车”,当年正是从这个火车站出发,又止步于郊外的森林中。火车站里甚至还藏着第三帝国的野战医院和军事机关,1997年奥得河的一场洪水才让它们意外地大白于天下,至于里面有没有金马克,在当地也是众说纷纭,并没有准确答案。

“西里西亚的布雷斯劳是一个位于奥得河畔的潮湿的德国城镇……河流的两岸都是德国人。不过,波兰语也经常使用。”1493年出版的《纽伦堡编年史》中这样写到。直到纳粹德国灭亡之前,这座城市都是德国西里西亚地区的首城。虽然从政治正确的角度考虑,柏林的几座德国国家级博物馆里,无论本国或外国的部分,都找不到这一地区的内容,但在奥德河畔的波兰国立西里西亚博物馆里,1945年之前的藏品几乎都是德语的,占了大头的宗教宝物,也多是德意志人信仰的路德宗,而非波兰几乎全民信仰的天主教。

波兰旅游线路 波兰介绍
波兰旅游相关线路
捷斯匈波4国12天零自费游

芬航重庆起止+全程4星酒店

请电询
GL2674
德奥匈捷斯+波兰零自费6国12天游

精选芬航白班机,双点进出不走回头路

请电询
GL2699